罕见“严厉”履职评价,老行长“不称职”,青岛农商行意欲何为? 天天速读

2023-06-06 17:35:54 来源:中金在线财经号

导语:作为全国最年轻的A股上市银行和A股市场资产规模最大的农行,青岛农商行最近过得并不畅快。


(相关资料图)

文/机构投资家 张恒

青岛农商行对于2022年高管履职打出的“严厉”成绩单着实惊呆了市场。

根据公告,青岛农商银行2022年度履职评价共涉及10位高管,其中副行长李春雷,行长助理范元钊、姜秀娟,董事会秘书隋功新,首席信息官朱光远获得“称职”评价,而老行长刘宗波、风险总监姜伟被评“不称职”,副行长贾承刚、丁明来、王建华则被评“基本称职”。

青岛农商行董事会为什么要出具这样的一份履职评价?原有的高管团队履职能力究竟如何?

“严厉”履职评价业内罕见

根据公开资料,本次被评“不称职”及“基本称职”的高管均是青岛农商银行“元老级”的人物。

行长刘宗波自2012年6月青岛农商银行挂牌开业起,就担任该行党委副书记、董事、行长。2022年8月至2023年1月,任该行代董事长。在长达11年的行长生涯中,带领着青岛农商银行实现了从开业到深交所上市。

副行长贾承刚、丁明来、王建华是自2012年6月起,就成为青岛农商银行副行长。风险总监姜伟任职于2012年8月至2015年3月,历任青岛农商银行授信审批部兼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授信审批部总经理、信贷管理部总经理;2015年3月至2021年9月,担任青岛农商银行风险总监兼任信贷管理部总经理;2021年9月之后,担任青岛农商银行风险总监兼任风险管理部总经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就职青岛农商银行之前,上述5人均在青岛市农村信用联社/山东省联社任职。

业内人士认为,‘不称职’属于非常负面的评价,可能涉及经营管理不够审慎给本行带来重大损失、因经营管理存在问题受到监管比较严厉处罚、存在较为严重的违法违规等问题。一般而言,评价为‘不称职’会被董事会或监事会问责,需要辞职或被罢免。

4月28日,青岛农商银行公告称,执行董事、副行长贾承刚,副行长王建华因年龄原因辞去相关职务,辞职后不在该行及其控股子公司担任任何职务;副行长李春雷也因工作原因辞职。

1月18日公告,因超过关键人员任职期限的相关规定及年龄原因,刘宗波辞去该行第四届董事会执行董事、行长以及董事会提名与薪酬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同时青岛农商行公布了新行长和董事长人选,于丰星拟接棒刘宗波任青岛农商行行长,王锡峰董事长任职获准。

与股东陷入借款纠纷官司

在董事会签署对管理层履职不认可的当下,青岛农商行正陷入股东巨额借款的纠纷。

5月24日,青岛农商行发布公告称,因债务问题,巴龙集团和巴龙建设分别持有的6012万股股份、1873万股股份在网上进行司法拍卖。这是自4月28日,青岛农商行香港中路支行向法院请求,强制执行巴龙集团和巴龙建设8.76亿元借款本金及逾期利息、罚息以及复利后的进一步行动。

公开资料显示,巴龙建设和巴龙集团同属“巴龙系”,二者合计持有青岛农商行7.16%股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巴龙集团持有的2.25亿股中已质押了2.249亿股,10万股遭冻结;巴龙建设持有的1.72990062亿股,持股比例为3.11%已遭全部冻结。这也意味着倘若本此股权转让成功,“巴龙系”对青岛农商行的合计持股数将大幅跌至5.74%。

据了解,“巴龙系”起于服装业,得益于前些年建筑业和地产业红利而迅速壮大,其创始人姜俊平曾为青岛首富。作为山东省民营巨头,“巴龙系”版图已拓展至金融、国贸、平台经济、冷链、食品、服饰、建设等多个板块。

值得一提的是,如拉长时间线来看,这并非“巴龙系”第一次减持青岛农商行股份,但却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比如,今年1月末,巴龙建设所持该行股份已解除冻结并减持186.54万股。紧随2月份,青岛农商行要求协助法院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处置巴龙建设所持有的14.46万股股票。

不过,即使转让成功,还不足以改变“巴龙系”在青岛农商行的“话语权”格局。一是,巴龙集团党委书记吴刚一直担任青岛农商行的股东监事,有一定的根基。

二是,此前对于巴龙集团股权议案,青岛农商行内部董事有的已经表达了不同意见。根据青岛农商行2022年年报披露,董事林盛在第四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和第四届董事会第十次临时会议《关于巴龙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股权质押的议案》,投了弃权票,原因为该企业质押比例过高,建议压减质押比例。

2022年业绩表现惨淡,净利润罕见负增长

事实上,青岛农商行除了深陷借款纠纷外,自身的市场表现也不令人“省心”。

从业绩来看,青岛农商行2022年表现实属惨淡。其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43%至99.44亿元,利息收入同比下降0.21%至165.89亿元;利息支出87.49亿元,同比增长2.03%。与此同时,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减少24.41%至23.17亿元。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农商行营收和净利指标在自2012年成立以来出现的首次负增长现象。

针对2022年青岛农商行两项指标双双下行现象,或源于信用减值损失大增所致。2022年青岛农商行信用减值损失为4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7.55亿元增加了9.45亿元,同比增长25.17%,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信用减值损失45.99亿元,同比增长23.07%。

当然,青岛农商行也在年报中做出了解释,“主要原因是本行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及处置力度,同时根据市场经营环境等因素,加大拨备计提力度,增强风险抵补能力 。”

截至2022年末,青岛农商行资产总额4347.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2299.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8%;负债总额3983.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74%,其中吸收存款额286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2%。

除了盈利能力下滑外,青岛农商行的资产质量也出现了明显恶化,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均明显增长。2022年末,青岛农商行不良贷款总额52.6亿元,上年同期为40.38亿元;不良贷款率2.19%,较上年末上升0.45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同期全国商业银行1.63%、全国城商行1.85%的平均水平,而同期其拨备覆盖率207.63%,较上年末下降高达24.14个百分点。

好在2023年一季度青岛农商行交了一份像样的答卷,多项经营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当期,青岛农商行实现营业收入26.72亿元,同比增长7.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94亿元,同比增长5.58%。总资产4632.46亿元,存款余额3057.83亿元,贷款余额2450.72亿元。不良贷款率2.09%,较2022年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27.80%,较2022年年末提升20.17个百分点。

市值缩水、频收罚单,如何挽回投资者信心?

从市值来看,青岛农商行最新市值为153.89亿元,2019年刚上市时,公司股价最高总市值约552.78亿元。四年左右的时间,青岛农商行的市值就蒸发了超过400亿元。

不仅如此,内控顽疾也多次将青岛农商行推至风口浪尖。4月28日,青岛银保监局发布了对青岛农商行两份罚单,其中一份罚单信息显示,青岛农商行因公司类贷款风险分类调整不及时、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不审慎、贷后管理不审慎等违法违规行为被罚3187.27万元,同时对孙巨仁、姜伟、陈立国、肖卫国、高佳明、王平刚6位相关人士给予警告并罚款合计61万元。

另一份罚单显示,青岛农商行因同业业务授信管理不审慎等违法违规行为被罚100万,1位相关人士被罚10万元。

事实上,这并非青岛农商行首次被监管处罚。此前2022年1月,青岛农商行还因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投资业务投后风险管控不到位等“十宗罪”被青岛银保监局处以高达4410万元罚款,成为当年内收到的最大罚单。

同年8月,又再次因相同内控违规行为,被青岛银保监局处以罚款3087.27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至2023年5月11日(以处罚日计),涉及青岛农商行的机构罚单总数为8张,被罚款总金额约8030.48万元。

面对现状,刚上任的新董事长和行长,会一起带领青岛农商行走出目前的困境吗?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标签:

MORE >最新资讯

15037178970

MORE >婚姻法

Copyright 2004-2022 faping.com 版权所有   邮箱:434 922 62@qq.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3000331号-22 有害信息举报